记事
如果你有足够的热情和需求,不妨试着经营自己的社团,从中收获绝对更多。 以下3大秘诀,帮你创社起步顺利。

选择加入别人的社团,虽可以享受现成的制度与资源,在最短时间进入状况,但难免会受制于既有的文化与框架,让抱负与理想施展不开。自组社团或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难题。不仅可以按自己的价值设定主题,筛选参与的对象,打造自己专属的人脉平台,还能借着社群,慢慢塑造出个人品牌,延伸出创业、异业合作等种种商机。

BusinessClub就是因这个“打造自己专属的人脉平台,还能借着社群,慢慢塑造出个人品牌,延伸出创业、异业合作等种种商机”的理念而创立出来的。

怎么开始?立意良善的宗旨+基本会员相挺

在网路上,化名为Robin的数码创意顾问陈琼华,3年前分别成立了以数位生活、品酒、读书会为主题的3个社群,每个都有两年以上历史,颇受好评。她以自身经验指出,创办社团徒有热情还不够,开始得要有一个明确的宗旨,且不能为了私利,而是得对社会公益有帮助,唯有动机良善,才会产生号召力,让社团运作持久。

BusinessClub以数码网络、酒会、读书会、交流会、异业联盟为社团的主题,而BusinessClub最主要的就是成为商业媒人,为商家搭起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号召人气,撑过经营尴尬期

其次,「人气」也很重要。知名度尚未打开之际,陈琼华提醒,不妨召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每会必到的基本会员,「通常支援3~6个月,过了经营的尴尬期,有了信心后,社团就能逐渐上轨道。」

虽说BusinessClub成立不久,但是每次所办的交流会已经拥有固定的班底会出席。也因为这班人的支持,BusinessClub得以向其他州属与国家发展。
 
怎么吸引人?挑对活动主题+维持会员素质

专精人脉管理的PKM数位知识管理学院执行长杨舜仁,因7年教学与担任4年的纽约大学校友会总干事缘故,累积了两万多笔人脉。 为了吸引其中6、7千位具海外归国背景、高阶经理人的菁英份子,成为他所创立的「台北上海菁英俱乐部」的会员,他依照不同族群的需求,设计了商务交流、专业知识、文化交流、单身联谊等4种主题,分别举办相关大型活动,「当成员属性相同,透过对的活动,就会吸引对的人进来,形成一个核心的社群,接着人脉就会自然放大。 」

BusinessClub也是以商务交流、专业知识、文化交流、单身联谊等4大主题来办活动,所以我们的活动都会比较舒服而且没压力。我们希望在最舒适的情况下与别人建立关系因为高压的方式会令人容易产生挫败感与紧迫感。

积极联系,为人脉保温

其次,杨舜仁提醒,要维持社团的「温度」,不妨利用网路、电子邮件,流通社群活动的讯息。 例如,活动开办前,他会把已报名的名单寄给大家,让人际产生拉力。活动一结束,他一定会在两、三天内上传照片到网站,并发送电子报,让所有会员看到。此举除了能让参加者转寄分享,还能让没能参与的人,产生「某某人有去啊,早知道我也去」的动机,增强互动的力道。

在人脉温度维系上,见面频率的控制亦是重点。一般而言,每个月例会一次,是最起码的要求;每星期办一次活动,如扶轮社,则会加速彼此的亲密度。 更重要的是,社团中,会员的质感与生熟面孔的比例,也是一门艺术。

杨舜仁分析,参与社团目的无非是交朋友,素质的好坏,会影响他继续参与的动机。所谓「物以类聚」,若你经营的社群是以CEO为主,就要安排至少8成以上与他背景相同,在话题与经验分享上,比较有对等的高度,否则尽是一些聊不上天的「小朋友」,立刻失了口碑,下次再来访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另外,运用人性中「喜新」又「怕生」的因素,杨舜仁每次办活动都会穿插3种人:三分之一是核心成员,三分之一是来过两、三次的人,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新朋友,使聚会「既有新鲜感,又不会太陌生」,让大家各取所需。

BusinessClub都是以数码化来传达消息,尽量少用纸张。我们都会透过Facebook、部落格、论坛、e-mail、sms等等来传达关于BusinessClub的一切活动讯息。不但如此,BusinessClub的活动在一个月里都会举办几次而且地点与主题都会不同意以迎合不同兴趣的人。在会员加入方面我们也会很留意,所以加入BusinessClub的人都是寻找与提供商机的人。在BusinessClub所产生的异业联盟更是有能力占有市场。除此,我们也运用了平面媒体,如:《资本》、《B media》、《探世界》来宣传BusinessClub的品牌。我们也创造了《B仔》这个虚拟人物来代言BusinessClub也使得在宣传BusinessClub时,更加人性化和增加了趣味性。那么在安排人出席活动时,我们也都会穿插3种人:三分之一是核心成员,三分之一是来过两、三次的人,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新朋友,使聚会「既有新鲜感,又不会太陌生」,让大家各取所需。除此,我们所设立的机制也令到已加入的会员们都会自动带一、两个新朋友来参加我们每次所举办的活动。

怎么维系与经营?扮好守门角色+打造个人品牌

社团经营成功与否,领导者往往扮演「守门」的角色。一般社团常会出现「商业味」的问题,杨舜仁认为,虽不用明文严禁,但仍要密切注意,适时出手导正。因为当社团出现一堆「鲨鱼型」业务,每个都想发展自己的销售组织,几次就会把「认同感」咬坏,阻碍组织的正常发展。另外,包括复杂的两性关系、宗教与政治的话题,主事者都应再三提醒会员避免触及。

陈琼华指出,活动进行中,主办人的观察力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奇怪的状态,如会场特别安静或喧闹时,都要试着去参与会员们的谈话,一遇到违反社团规定的行为,立刻就要处理,并列入下次例会不受邀请的黑名单,以让其他社员安心,不受打扰。

若能注意以上种种,加上无私的奉献,社团一旦受到欢迎不断茁壮,创办者自然能得到「回馈」。

在BusinessClub也曾经出现过「鲨鱼型」业务,他们通常都会采用“落闸、放狗”的策略来成交BusinessClub的会员而令到会员们备受干扰。但很庆幸的,这些事被我们发现得早而把他们都列入了黑名单。为了避免这些事再发生,我们都会事先了解加入者也会向他们表明BusinessClub在这方面的立场以免产生不愉快的事件。

从中找到自信和未来发展

所谓「回馈」,有的是精神层面,例如,看到别人因自己设立的平台结识另一半或谈成生意,除了感动,还能学习别人如何成交。 在实质的获得上,若能得到社员的认同、信任,等于建立了个人品牌,增加自己在职场上的能见度,「我现在的创业伙伴,就是从我创立的社团里找来的!」陈琼华笑着说。

杨舜仁目前经营的社团,经过他数位化细腻的管理,如报名活动时,在问卷中设立不同的关键字,作为后续活动筛选的标准,精准找到适合族群,而每个人的兴趣、活动纪录也知之甚详。他指出,以社群经营观念,当形成了一个好的交流平台,接着的延伸性就十分惊人,只要在主办人的号召下,多了熟悉度,不仅可经营学习的课程,还能发展人才仲介或是海外参访旅游,甚至与异业合作,未来可说商机无限。

在BusinessClub里的会员都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也因为这样使得我学习到不同的生意经营与成交技巧。很多人都苦于在生意上找不到出路,有很大的可能是在于人脉网络上出了问题。虽然BusinessClub成立不久,不过我们都积极于把BusinessClub改善到最完整。当BusinessClub趋向完整时,他的延伸性将会是十分惊人而这就能产生有如BusinessClub的口号一样的情景 – 《一呼百应的力量!》



改编自:Cheers 第099期 2008/12/01 出刊
0 Responses

Post a Comment